文章详情

脑梗死黄金救治时间窗不足5小时

2022.05.17    2

  在我国,每年脑卒中死亡率达到150-250/10万人。脑梗死占脑卒中比例高达70%至80%——

  脑梗死黄金救治时间窗不足5小时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体温的调节主要依赖汗液的蒸发,而老年人体内水分较少,如果出汗很多,进水量又少,就会导致身体血容量不足、血黏度增高,容易发生脑梗死。同时,老年人对高温的适应力比较差,情绪不稳定,会导致血压波动,从而引发脑梗死。另外,夏天人们生活在空调房中,室内外气温差异较大,老年人自身温度调节能力差,易发生大脑供血障碍,导致发生脑梗死。

  脑梗死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生活不便,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脑梗死黄金救治时间窗为3至4.5小时,超早期采取静脉溶栓救治患者可以最大程度避免致残致死。积极普及有关脑梗死的相关知识,努力降低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已是当务之急。

  有家族病史人群患病可能性更大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脑血管病变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类临床综合征。

  据我国有关权威机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比例高达70%至80%,每年脑卒中死亡率达到150-250/10万人,是美国的5倍。该病患者平均致死率约为25%,存活者中约有75%的患者遗留肢体瘫痪、口角歪斜、语言障碍、视力视野受损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作为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脑梗死已成为我国居民高致残、致死的第一大因素,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脑梗塞与脑梗死有什么区别?

  两种说法是指同一种病,过去称它脑梗塞,现在教科书上将它写成脑梗死,是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脑血管病变后局部脑组织出现的不可逆性缺血、缺氧坏死。

  在医学研究和实践中,高血压及血压不稳、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酗酒、年龄增长、肥胖、痛风、高盐饮食、运动减少、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血小板聚集率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焦虑抑郁状态、熬夜、长期服用避孕药、血管畸形等因素,都是引发脑梗死的诱因。

  从临床实践来看,脑梗死不会直接和必然遗传给下一代,但是有家族脑梗死病史的人群患病可能性更大。父母中有脑梗死患者,子女更需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前预防以减少脑梗死发生的可能性。

  不同部位脑血管闭塞症状各异

  脑梗死有哪些常见症状?方丽波解释说,脑梗死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头晕、头痛、视物不清、口角歪斜流口水、肢体无力、肢体感觉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吞咽困难、行走不稳等。颅内主要脑血管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不同部位的脑血管闭塞具有不同的症状表现。

  颈内动脉闭塞时,严重程度差异大,可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和(或)大脑前动脉缺血症状。颈内动脉缺血时常可见单眼一过性黑矇(指一只眼突然发生短暂的视力丧失),偶见永久失明(视网膜动脉缺血)或Horner征(颈上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受损),并出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听诊闻及高调持续杂音或消失。大脑中动脉闭塞表现为三偏症状,即梗死病灶对侧偏瘫(包括中枢面舌瘫和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伴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半球受累失语,非优势半球受累体象障碍,严重时可有意识障碍,出现大面积脑梗继发脑水肿可致脑疝、死亡,一般上肢较下肢瘫痪重。

  大脑前动脉闭塞可出现双下肢截瘫、二便失禁、失语、人格改变或病灶对侧下肢瘫痪、尿失禁、淡漠、反应迟钝、欣快、缄默和精神症状等。大脑后动脉闭塞时,典型的表现是病灶对侧同向性偏盲、偏身感觉障碍,也会出现皮质支闭塞导致完全皮质盲、视幻觉、记忆受损及不能识别熟悉面孔等。大脑后动脉起始段闭塞时,可出现病灶侧动眼神经麻痹和对侧偏瘫等症状。椎-基底动脉闭塞时,经常会出现眩晕、呕吐、四肢瘫痪、共济失调、肺水肿、消化道出血、昏迷、高热等症状,还有同侧面神经、展神经麻痹和对侧偏瘫。由于此动脉负责脑干的血运供应,其闭塞引起脑干梗死,是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形。

  超早期患者应实施紧急溶栓治疗

  近年来,随着新药新技术的不断问世,溶栓取栓治疗、抗凝疗法、抗血小板疗法、脑保护药物治疗、降纤疗法及血管内介入等多种手段日臻成熟规范,使脑梗死治疗水平大幅提高。2017年,我国著名脑血管病专家王拥军教授领衔的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及其防控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我国历时16年,在脑血管病治疗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在这项研究中,王拥军团队为明确我国脑血管病防治的重点干预人群,提出高危非致残性脑血管病的概念,倡议建立了高危风险预警体系,开创了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新技术,使高危患者90天复发风险降低32%,使我国脑血管病的防治水平走在了全世界前沿。

  目前,脑梗死治疗原则主要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及中国缺血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同时密切关注世界脑卒中研究最新动态。特别重要的是,国内外脑卒中诊治指南对超早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法均给予最高级推荐。超早期是指发病3-4.5小时。如果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年龄为18至80岁,除了头部CT检查脑出血禁忌症外,身体状态符合静脉溶栓条件,建议进行紧急溶栓治疗,最大程度让患者获益甚至不留后遗症。

  如果患者发病时间已超过4.5小时,或未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在48小时内尽早服用阿司匹林150-325mg/d,如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使用时,可用氯吡格雷替代,一般2周后按二级预防方案选择抗栓治疗药物和剂量。若患者发病24小时内,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评分标准,患者评分小于或等于3分,应尽早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持续21天,以预防卒中的早期复发。对于合并高凝状态、有形成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风险的高危患者,可以使用预防剂量的抗凝剂治疗。对于合并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在发病后4至14天之间开始口服抗凝剂。

  此外,脑梗死的治疗还包括脑保护剂治疗,如自由基清除剂、他汀类药物治疗;如果是低灌注血压不稳导致的脑梗死,可给予扩容补液治疗;给予活血化淤的中药制剂、降纤药物、丁基苯肽等药物治疗,会对脑缺血和微循环有一定改善作用;在急性期给予机械取栓及血管介入治疗,必须严格按适应症处置。

  脑梗死康复治疗宜早不宜迟

  “脑梗死康复治疗是目前致残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丽波说,脑梗死患者应秉持宜早不宜迟的原则,个体化选择短期和长期康复治疗计划,禁忌超强度康复治疗。脑卒中发病24小时内不能进行早期、大量运动,早期康复干预是指在病情稳定后24至72小时,应尽早开始坐、站、走等活动。卧床患者应注意良肢位摆放,减少皮肤受压和摩擦。患者应重视语言、运动和心理等方面的康复训练,进行卒中后抑郁筛查,必要时进行抗抑郁治疗,以尽早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康复干预禁忌征包括合并严重脑水肿、神经功能恶化、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脑梗死患者复发率为30%至40%,一旦复发患者需要再次进行治疗,而且伤残率、致死率高。不同病情患者卒中急性期长短有所不同,通常卒中发病2周后即进入恢复期。对于病情稳定的急性卒中患者,应尽早安全启动卒中的二级预防,禁忌中断药物,切忌血压过高过低、生活不规律、劳累、吸烟、喝酒、焦虑、忧郁等诱发因素,避免再次发生脑梗死。

  脑梗死患者的存活期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急性期开通再灌注治疗是否及时,以及后期是否规范进行二级预防治疗等因素。在临床中,常见的腔隙性脑梗死,梗死灶很小,即使不治疗也不会有生命危险。如果是大面积脑梗死,而且没有及时进行开通再灌注治疗,在住院期间就有可能去世,即使存活也是很严重的残疾状态,甚至需要长期卧床或出现植物人状态。这种大血管闭塞可能会造成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如果及时到医院进行溶栓治疗,有可能完全恢复健康,从而延续正常寿命。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