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肾病控制好,可有效降低尿毒症风险

2022.05.17    0

  慢性肾病,很多人认为和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等疾病一样,虽然比较顽固,时不时地会发病,但基本不会对生命健康造成影响。这样的想法真的对吗?

  实际上,很多尿毒症患者在患病以前,都有这样的想法,但事实恰恰相反,相比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慢性肾病存在一种“渐进性”,经过时间的推移,肾单位的逐渐缺失,慢性肾病也会转化成更加严重的疾病,而这一疾病,就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尿毒症”。

很多尿毒症患者在患病以前,都有这样的想法

  说到这,可能不少慢性肾病患者都会比较恐慌:“既然肾病会发展成尿毒症,现阶段的治疗还有意义吗?”当然是有的,慢性肾病的重点虽然是尿毒症,但通过现代医学和日常生活进行控制,尿毒症风险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并且是概率性的。

  慢性肾病发展成尿毒症,概率究竟有多大?

  根据2020年上海肾病研究峰会所提出的数据,肾病,包括慢性肾病患者,最终发展成尿毒症的综合概率,在5%左右。

  可能不少朋友觉得,5%左右的概率看起来并不是很高。其实不然,这里的尿毒症患者,包括采取医疗干预和没有进行妥善治疗的全部患者人数。

  也就是说,如果在得了肾病以后不自知,或者不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恶化成尿毒症的概率更高。

  综上所述,对于及时采取医疗手段和生活手段进行预防的的慢性肾病患者来说,降低尿毒症的发生概率相当可观。但对于没有及时察觉到自身病症,导致肾病恶化的患者来说,严格的来讲,最终恶化成尿毒症,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所以说,对于肾病患者来说,想要自身尿毒症风险降低,及时调理自身病症非常重要,尤其是以下几种特定的肾病患者,相比之下,病情进展恶化的速度更快,形式也更加恶劣,罹患尿毒症的风险也更高,所以更需要加大调养和治疗的力度。

  以下这几种肾病,尿毒症的风险更高,需谨慎留意。

  第一种:局灶阶段性肾小球硬化

  简单来说,就是肾小球硬化类型疾病,肾小球作为肾脏的主要过滤手段,一旦硬化,意味着代谢功能失去大半,蛋白尿的情况更加明显,对于肾脏的损伤也会更大,如果不及时治疗,肾病恶化速度极快,继而演变成尿毒症。

简单来说,就是肾小球硬化类型疾病

  第二种:肾淀粉样病变

  这种疾病大多出现在老年人之间,会同时攻击肾小球和肾小管,让肾脏功能系统瘫痪,进一步增加尿毒症风险。

  第三种:代谢类肾病

  例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代谢疾病所引起的肾损害,因素多,并发症多,进展速度快,尿毒症的风险自然也会更高。

  总而言之,无论是慢性肾病,还是其他肾病患者,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尿毒症的渐进势头,才是治疗的最终目的。

  那么,如何控制肾病病情,扼制尿毒症发展呢?通常需要做好以下2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治疗干预

  想要避免尿毒症,对现有的肾脏疾病隐患进行治疗,当然这是最主要,也最有效的控制方法,千万不要掉以轻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规律用药,积极控制病情,将尿毒症的滋生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第二个方面:生活调理

  光进行治疗还不够,想要保护肾脏,降低患病风险,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重调理和滋养:

  比如根据医生建议适量、足量喝水,经常运动,以加强肾脏运转代谢效率。

  又例如多吃黑豆、山药、冬瓜等利水渗湿的食物,调节身体水液平衡,降低肾脏负担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在日常作息中,规律休息,均衡饮食,同样也不能疏忽。还望谨记留意。

  【参考文献】

  [1]曼硕. 重视慢性肾衰才能避免患上尿毒症[J]. 人人健康, 2018(17):1.

  [2]张玉侠. 慢性肾脏病防治新理念[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6.

  [3]桂定坤, 汪年松. 慢性肾脏病防治要趁早[J]. 家庭用药, 2013(11):1.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